
2025 年,全台掀起史無前例的「大罷免行動」,多位立委接連被提案罷免,引起社會廣泛討論。然而在你我關心「大罷免進度」與「大罷免結果」的同時,你是否也好奇:一場罷免到底要花多少錢?這些錢從哪裡來?真的是納稅人買單?
這篇「大罷免懶人包」將帶你快速掌握台灣大罷免大成功,全民的錢大買單真相與背後的運作邏輯。

一場罷免選舉花多少錢?
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與媒體公開資料,一場罷免立委的選舉平均花費為新台幣 1,600 萬至 2,000 萬元,這筆錢包含選票印製、投開票所設置、人員訓練、選務行政等多項支出。
2025 大罷免進度與經費規模:
根據最新報導,2025 年第一波大罷免案共有 24 位立委被提案罷免,第二波還包含 7 件罷免案與 1 件全國性公投案,整體經費預估如下:
第一波 24 件罷免案:約 4.8 億元
第二波 7 件罷免案:約 1.4 億元
全國性公投:約 11 億元
合計總選務經費:約 16.2 億元
經費從哪裡來?真的是人民買單?
罷免經費來自納稅人繳交的錢。所有罷免選舉的選務經費,不論結果如何,都會由政府吸收。也就是說,即使罷免失敗,納稅人仍需買單。
1.這些錢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透過以下方式支應:
- 年度總預算(編列選務支出)
- 行政院第二預備金(臨時撥用)
- 追加預算(如原有經費不足)
2.罷免經費都花在哪裡?選務經費主要分配如下:
- 印製與公告費用:選票、公報、通知書、公告廣告等
- 投開票所設置:場地租借、佈置器材、人力配置
- 選務人員薪資與訓練:包含工作人員交通費與加班費
- 行政與後勤支出:資訊系統、人員調度、物流等
- 法定政見公佈:政見發表、官方網站或媒體資訊發布
3.罷免失敗,錢是不是就白花了?
從法律上來說,只要提案連署通過門檻,政府就有義務辦理罷免投票,這是《選罷法》規定的公民權利。即便最後結果是否決,選務成本也仍會產生,無法退回。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越來越多人開始討論:
- 要不要調高罷免門檻?
- 是否設立保證金制度?
- 怎麼避免政治動員式「報復性罷免」造成資源浪費?

大罷免結果更新在哪裡看?
想即時掌握 2025 年「大罷免結果」與投票率,可以關注以下管道:
👉 中選會官方網站
👉 各大新聞網站(Youtube):

結語
罷免制度是保障民眾監督公職人員的重要工具,但它背後的金錢成本也不容忽視。我們用稅金支持民主制度,但也應該思考:什麼樣的罷免才是真正對社會有意義的行動?最後,普發1萬元何時我們才能拿到,有錢花在大罷免身上?收錢很快、吐錢難,這就是我們台灣政府?